●哥伦比亚大学比较文学教授、《东方学》的作者爱德华·萨义德在2000年12月17日的《纽约时报书评》上撰文评论纽约“新出版社”(THE NEW PRESS)的《福柯作品精粹》第三卷(POWER,ES?SENTIAL WORKS OF FOUCAULD,1954-1984:VOLUME THREE)。福柯1984年57岁死于爱滋病,是当时欧洲最著名的知识分子。1970年成为法兰西学院院士前,他曾在突尼斯和华沙等多所高校任哲学教授。福柯的第一部著作《疯癫与文明》迄今没有完整的英文本,但美国学术界对他的其它著作浸淫甚深。在《事物的秩序》、《知识考古学》、《规约与惩罚》和《性史》中,福柯富有创建地对人类社会诸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。萨义德以为《精粹》第三卷最有价值处,在于“臭名昭著的人的生活”(LIVES OF INFAMOUS MEN)和“福柯访谈录”等文。这些文字里有福柯思想的进一步阐述,也涉及他的思想同法兰克福学派,马克思主义和弗罗伊德学说的关系。萨义德认为福柯给自己的悲观主义注入了能源力量。
●纽约一家不知名的出版社(HILL&WANG)出版了麦克尔·伯雷(MICHAEL BURLEIGH)965页插图本专著《第三帝国新史》(THE THIRD REICH:A NEW HISTORY)。2000年12月10日《纽约时报书评》刊登哥伦比亚大学欧洲研究所所长、历史学教授V·R·伯格哈恩的书评荐之。40年前,美国记者威廉·夏伊勒出版《第三帝国的兴亡》,一纸风行销。那一代大学生很少没有读过这本书的。自那以后,有关希特勒的传记和第三帝国的史书不计其数。这本号称“20世纪真实故事”的新第三帝国史自有它的“新”处。伯雷曾写过几本论述纳粹种族主义和大屠杀的专著,被认为是不错的学者,现在华盛顿大学作访问学者。纳粹国家社会主义有些方面很少被从前的学者论及,比如纳粹经济和普通德国人的日常生活,伯雷以为要想了解德国历史的这一段,侧重点必须放在警察恐怖活动、种族主义、强制节育、安乐死和工业化的大屠杀上。伯雷的选题出于他对纳粹主义的整体了解。他把纳粹政权看成是全面专政体制和政治宗教的混合体。伯雷的全面专政观念并不新鲜,研究过欧洲法西斯主义的学者如汉娜·阿伦特等都有过论述。
同期书评还发表伊安·布鲁马评论伊安·克肖(IAN KER SHAW)写的《1936-1945年的希特勒,一个复仇神》(HITLER 1936-1945:NEMESIS,诺顿出版公司版)的文章。